時間:2019-04-08 瀏覽:2421次
隨著雨季的到來,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,成為群眾的喜愛佳肴。為有效預防誤食有毒野生菌等中毒事故的發生,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?,F就如何鑒別有毒野生菌及野生菌的加工食用方法介紹如下,以供大家參考:
一、毒菌的鑒別
1、看顏色:毒菌的顏色比較鮮艷,有疣,毒菌的帽子上會有疙瘩,有的有紅斑、溝托、溝裂,有的菌子上有菌托、菌環,一般的毒菌摘斷以后有漿汁流出來,味道刺鼻。此外,是觀外形。一般的毒菌的顏色較可食用菌鮮艷,菌傘上呈紅紫、黃色或雜色斑點。柄上有環和托。
2、聞氣味:毒菌往往有辛辣、惡臭及苦味,可食用菌則有菌菇固有的香味。
3、變色試驗:用蔥白在菌蓋上擦一下,如果蔥白變成青褐色,說明有毒,反之無毒;毒菌煮熟后遇上銀器往往變成黑色或褐色。四是牛奶試驗。將少量鮮牛奶灑在菌表面,如果牛奶在其表面發生結塊現象,則可能有毒。
二、食用及加工方法
1、食用野生菌不要雜,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。
2、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,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,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。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,像食用牛肝菌,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,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。
3、去市場買菌時,最好買曾吃過的,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,買來后應炒熟炒透后再吃。
4、吃菌時不要喝酒。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,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毒素引起中毒,因此,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。
三、食用野生菌中毒癥狀
吃完菌后如感不適,有惡心、頭暈、嘔吐、看東西不明或幻視、幻聽癥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,萬一來不及就醫,應立即采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藥物,進行催吐、洗胃、導瀉或灌腸等處理,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,從而減輕中毒程度,防止病情加重。經過這些處理后,還要盡快轉送醫院診治。
小編溫馨提示:
夏季是食物中毒高發期,為了您的健康和生命安全,請不要采摘食用不能確認的野生菌。